首页 > 争做“张謇式”企业家 > 国芯科技陈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改革迎新生

国芯科技陈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改革迎新生

  • 通商荟

    2021-08-23 15:57
  • 文:

    张妙林、杨雨
“如此小作坊式的企业,不改革何以迎新生?”江苏国芯科技有限公司自2017年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革新,而这一切,都源于接班人陈云壮士断腕的决心。

 
陈云
本期人物:江苏国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云
 
“如此小作坊式的企业,不改革何以迎新生?”江苏国芯科技有限公司自2017年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革新,而这一切,都源于接班人陈云壮士断腕的决心。
 
江苏国芯科技有限公司1999年于深圳创立研发中心,始终致力于8051单片机的创新与改革。随着发展的需要,公司主体业务转至南通。2015年,25岁的陈云进入公司,从基础开始锻炼打磨,花了两年时间,逐步熟悉了公司运转流程。2017年,在充分了解公司运营状况后,狠下决心,顶住压力,魄力改革。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已达6亿元,国芯科技进入高速发展期。 
 
今年7月,苏商全媒体走进江苏国芯科技有限公司,与总经理陈云就创业历程、未来发展、营商环境、企业家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下为采访实录:
 
苏商全媒体:请您介绍一下公司的创业发展历程,以及经历了哪些重要的转折点?
 
陈云:江苏国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到2006年,正式实现量产。2009年时,公司进入飞速发展期,当时国内做MCU方向的只有我们一家公司,英特尔放弃了8位MCU的市场,这部分市场就被我们全部占领了。截至2011年,恰逢南通正在成立科技园,我们决定到南通发展。如今,我们已经拥有高端的芯片产品,公司也再次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苏商全媒体:当初选择南通主要看中它的什么优势?
 
陈云:首先,南通有通富微电,我们与他们是合作商,公司的部分芯片是委托通富微电加工的。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靠近大厂,在加工端得到了一些支持,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其次,南通滨江临海,公铁水建设也在抓紧建设中,物流非常方便;再者,南通在招工方面具备优势。公司在2008年与通富微电达成封装合作,至今已经持续13年。目前,芯片的设计、销售、测试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做,封装环节交给通富微电来做,其他环节外包给其他公司。
 
苏商全媒体:2015年,25岁的你进入公司后做了哪些改革?魄力来自哪里?
 
陈云:2015年,我进入公司,在基层锻炼,通过一线实践熟悉了各部门的运营情况,慢慢发现了诸多问题。于是,在2017年时,通过走访学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我启动了三项改革:第一,让流程线上化,后来又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将生产、仓储、销售和财务形成了数据闭环;第二,辞退了混日子的员工,重新招聘了一批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让员工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第三,对设备进行了更新迭代,使产能、效率得到了提升。例如,2019年,我们中标广州ETC项目,对方对芯片的需求是每个月300万颗,如果没有2018年11月份的改革更新设备,我们就生产不出来。
 
苏商全媒体:因为受中美贸易局势的影响,我国的相关企业都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国家在呼吁攻关“卡脖子”的问题,公司有没有受到影响?是如何应对的?
 
陈云:公司目前设计的属于相对简易的芯片,国家所说的“卡脖子”技术,属于高端芯片应用领域,所以我们其实并没有遭遇太多“卡脖子”的问题。
 
对公司来讲,目前国内市场受到的影响较小,因为国外产能减少,加上疫情导致居家办公、智能化需求大,而我们的产品主要是MCU工业控制型的,几乎覆盖到所有的工业企业,所以今年国内的需求非常大,但是MCU的价值相对来说是廉价的,未来还要很大的提升空间。
 
苏商全媒体:由于原材料减产,台积电和华虹半导体供应受限,您对于未来是怎么考虑的?
 
陈云:今年遭遇的情况是行业里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今年产品很好卖,但是大家都没有办法去扩展市场,因为没有更多的原材料,每家的货源量是被限制的。目前公司主要从两个方面应对:第一,我们已经将明年的计划报给了各厂;第二,我们增加了新的合作伙伴,寻求新的产能。
 
苏商全媒体:简易型芯片和复杂型芯片,二者的市场是怎么样的?
 
陈云:两者面对的市场是不一样的。简易型芯片,它逻辑比较简单,用起来也方便,民用市场大,但是它附加值低。复杂型芯片主要用作高端应用,结构复杂,市场虽然小,但附加值高。
 
苏商全媒体:据了解,公司在研究、设计方面投入的精力非常大,请您聊聊具体的情况?
 
陈云:公司非常注重研发,研发团队在2017年到2018年时进行了扩建,由原来的20多人扩编到了60多人。研发人员工资占比达到80%,研发设备投入占比20%。我们公司的研发部门不只局限于南通,而是分散在全国各地,比如武汉、福州、深圳、南京、西安等。这主要涉及到几种情况:一是历史原因,公司第一批研发人员一直在深圳或台湾。全球的半导体精英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台湾,他们的研发工程师比较有经验;二是扩充团队时,比如为何会在武汉设研发中心?因为最开始是台湾工程师介绍的武汉的一个中科院研究生,他不愿意离开家乡,所以我们就在那租了办公场所,后来又陆续招了两三个人配合他,在云端进行开发。
 
苏商全媒体:从您的观察来看,这几年的营商环境有哪些变化?
 
陈云:第一,税收方面,这两三年来增值税从17个点调到了13个点,这是对实体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支持;第二,所得税方面,对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几乎是免税的;第三,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其他很多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苏商全媒体:就半导体、芯片行业来说,大陆和台湾、欧美的差距在哪里?如何去弥补?
 
陈云:台湾起步较早。技术角度就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我们只能拼命追赶,慢慢学习、摸索。按照目前的进度,要想追赶上,我认为还需要15到20年。
 
苏商全媒体: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家也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对于芯片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陈云:现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对国内的半导体企业来说其实是大机遇。去年很多快要倒闭的小芯片设计公司,做出的也只是半成品,今年也全部被抢光了。行业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但同时也暴露出行业竞争的杂乱无序,但今年因为原材料紧缺,一批小公司也会被淘汰。 
 
苏商全媒体:您虽然是二代企业家,但是您经历了一代企业家艰辛改革的历程,请您分享一下对于接班的感悟?
 
陈云:作为接班人,如果对一份工作没有喜爱,那再怎么样都做不好这份工作,干什么都会觉得无趣和心累,也就不会想着去改革。以数字化转型来说,我意识到这是发展的必由之路。相较于数字化,人工的缺点是效率低、出错率高,但系统是没有柔性的,标准制定下来,就会完全对照执行。同样,系统的缺点也是没有柔性,不像人工可以进行反复打磨。
 
2017年,公司进行改革时,一些老前辈内心对数字化有强烈的排斥,同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排斥、恐惧二次尝试。但是,如果不进行数字化,那我们永远都会落后于同行。所以,我选择让他们去其他企业看看,见得多了,眼界自然就开阔了。同时让一些领导多去一线看看,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也让他们自己对新事物产生兴趣,这样,大家才会好好去干一件事。
 
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设备要先进,没有先进设备,员工再优秀也生产不出好产品;第二,企业一定要善待员工,不要舍不得给工资,有时候比同行多给百分之几,员工干劲十足,也会尽心尽力。让员工感觉到工作顺心,产品的质量也会更有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了,企业的发展才更有希望。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

海泰科特杨如生:只有创新技术,做好产品,才是企业生存之道

下一篇

海珥玛孔少颜:“造势”不如“乘势”,为人类做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