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商人物 > 江苏唯一!丹阳“85后”亮相国家级见面会

江苏唯一!丹阳“85后”亮相国家级见面会

  • 苏商会

    2025-05-21 10:54
  • 文:

    羚羊角
面向中外记者,这位丹阳本土企业家,展示了冈田智能怎样的“独门绝技”?

5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全国范围内,五名来自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代表受邀出席,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
 

其中,来自镇江丹阳的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冈田智能)总经理陈亮是江苏唯一受邀代表,他用“一名来自江苏丹阳农村的企业创始人”这样谦逊的话语介绍了自己。
 
面向中外记者,这位丹阳本土企业家,展示了冈田智能怎样的“独门绝技”?
 
匠心报国,15年磨一“刀”
 
“在过去15年时间里,我一直专注一项使命,就是为中国机床装备上我们自主研发的刀库技术。”在见面会上,陈亮用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话,概括了自己这些年在数控机床核心部件研发生产领域走过的路。
 
陈亮是丹阳市珥陵镇人,现任镇江市人大代表、江苏省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会长、《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优化设计选型应用手册一一刀库》副主编,作为子课题主要负责人,承担国家重大专项2项。
 
2013年,28岁的陈亮带着所有积蓄回到家乡创业,他的目标就是打破国外垄断,自主研发刀库技术。
 
刀库,即工业刀具的仓储中心。当一台数控机床面临复杂的加工任务时,刀库能够将手动换刀转化为快速精准的自动换刀,因此刀库也被认为是机床的“弹药库”。
 
此前,我国的刀库技术长期面临国外价格高昂、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因此,陈亮经常对团队成员说,“国外卖给我们的刀库都是按换刀时间、换刀数量计算价格的,我们要想办法利用我们的创新,把这个时间和空间抢回来。”
 
然而,刀库的研发之路困难重重,面对诸多难题,陈亮和团队都应对了下来。据他回忆,2018年,他带领团队在实验室“打起了行军仗”,在车间吃住了三个月。最终,经过183次连续试验,终于攻克了链式刀库的核心技术。“我们生产的链式刀库效率大幅提升,成本跟原来相比也有大幅下降。当时团队里的老师傅激动得像个小孩子一样。”陈亮兴奋地说。
 
谈及返乡创业的初心,陈亮表示,一方面源于对行业的热爱,另一方面源于报国之志。他强调,工业母机(即机床)是现代制造的“心脏”,中国制造必须掌握核心装备和关键部件的自主可控权。
 
目前,冈田智能是国内规格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刀库厂商,在行业内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形象,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并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国家“重点小巨人”扶持企业等荣誉。
 
心无旁骛练就“独门绝技”
 
根据相关新闻,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走专精特新之路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全国共有五位企业代表受邀出席,均来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除了专注数控机床核心部件研发生产的冈田智能,其他四家企业分别专注于创新药物研发、微波通信材料创新、储能电池研发制造、卫星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领域。
 
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头人,专精特新企业的突出优势是专注在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聚焦核心主业抗风险能力与研发创新能力较突出,成为制造业门类垂直细分产品市场中的佼佼者。
 
目前,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万家,在整个产业中发挥着强链固链稳链的重要作用。
 
在谈及企业的“独门绝技”时,陈亮透露,一是聚焦技术创新,不做简单组装,而是直接切入刀库重要零件加工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难题,长期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二是专注细分领域,不盲目扩张,始终一门心思专注细分领域,自成立以来,所有投资都聚焦于数控机床领域,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提升工人技能,保持核心团队稳定。
 
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执着”,他回答:“坚信制造业是国家的一个基础,总要有人来守住这份匠心。在未来,我们将毅然坚持将更多刀库‘短板弱项’技术转化为‘杀手锏’。”
 
专精特新推动镇江产业转型脚步
 
陈亮和冈田智能走过的专精特新之路,也是镇江市众多专精特新企业专注创新、追求卓越的生动缩影。
 
作为“四千四万”精神发源地之一,创新因子镌刻在镇江人的基因里。来自镇江市工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经突破500家。
 
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推进制造强市的重要支柱。
 
比如当年成为镜片企业唯一上榜“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万新光学,作为国内首批树脂镜片生产销售企业,万新光学不断研究创新突破,打造专业产品,成功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在万新光学的镜片生产车间,3条自动化生产线11套粗磨设备依次排列。传送带上,一片片树脂镜片毛坯缓缓移动,经过上料、研磨、抛光等一系列流程,5分钟后一片片树脂镜片毛坯便化身为镜片。
 
再比如从上海“分家”落户镇江已有十余年的江苏瑞尔隆鼎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制造,为奔驰、宝马、奥迪等世界500强企业的优质供应商,生产的ABS/ESC系统阀体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汽车车轮盖饰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也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张江瑞尔先进制造业技术研究院镇江分院就设在公司内,“最初,我们是上海研发、镇江生产的代表。近几年,伴随着镇江公司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们也有很多独立的创新成果。新能源汽车上,各种智能应用越来越多,倒逼我们阀体越做越大,工艺要求越来越高。”
 
2024年底,工信部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在“小巨人”整体认定数下降的情况下,镇江市专精特新企业却逆势增长,全市共有26家企业新获认定,创历史新高。
 
镇江产业变革的深层逻辑,或许还可以用这一组对比数据揭示:
 
2022年,镇江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达4.8%,超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速50%,显著高于长三角地区均值。
 
2024年,镇江200家完成智能化改造的企业,平均生产效率较全国同行高出14.6个百分点。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座城市将科技创新转化为产业话语权的决心,也是一批在行业细分领域精耕细作的专精特新企业,为促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的最好证明。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报:《江苏冈田智能陈亮:为中国机床装备上自主研发的刀库技术》
丹阳统战:《全省唯一!镇江企业亮相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匠心报国,锻造“中国智造”利刃》
城市研究室:《苏南这座低调城市,如何逆袭为长三角产业枢纽?》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套现10亿!儿子无力接班,无锡老板半生打拼,最终忍痛变卖家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