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报道 > 从三无小厂到五百强,这家苏州企业做对了什么?

从三无小厂到五百强,这家苏州企业做对了什么?

  • 苏商会

    2025-06-30 11:10
  • 文:

    杨乐多
通鼎集团立足“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储能”双链协同,以“光储融合”的前瞻布局,为产业链升级提供了鲜活范本。

6月28日下午,由苏商会主办,通鼎集团、苏商会苏州中心承办的“2025学习苏商好榜样——走进通鼎集团”活动在苏州顺利举行。30余位江苏制造业企业家代表齐聚通鼎,围绕“融链聚势 智启新程”这一主题,深入解码“1650”体系中新型电力装备-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储能双链协同的创新实践,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对接与生态共建,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作为国家光通信行业标杆,通鼎集团立足“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储能”双链协同,以“光储融合”的前瞻布局,为产业链升级提供了鲜活范本。
 
通鼎集团连续8年获评中国企业500强,连续18年获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能源赛道上,其创新研发填补了国内储能消防系统解决方案的空白,直指产业痛点;在智能电网领域,集团凭借全产业链优势,持续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在董事长沈小平的带领下,通鼎集团以“实业报国”为使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从线缆制造向科技集团跃升,其“技术立企、责任兴企”的理念,深刻诠释了苏商转型的时代精神。
 
从三无小厂,到五百强
 
会上,通鼎集团董事长沈小平首先介绍了通鼎集团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思路。在分享中,他介绍了其25年的创业历程。


通鼎集团从吴江地区一家无资金、无技术、无品牌“三无”小电缆厂起步,到如今在“通信网、交通网、能源网以及各类专网”领域实现四网融合,构建产业生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电力系统、绿色环保、新能源、新型储能、未来网络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重点布局;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超600亿元,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通信设备供应商50强、中国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等荣誉。 
 
1999年的夏天,在吴江八都镇租来的厂房里,沈小平等四个人凑了200万元,靠着四条生产线起步。当时他提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大做强”,并分步骤开展创业活动。1993年,沈小平开始从事电缆销售,背着样品跑遍全国,住过最便宜的招待所,也曾在火车站咬着馒头等待客户。1996年沈小平以1.5亿元销售额成为江浙地区电缆销售冠军,当年的业务费将近1000万,后来被提拔为销售总经理。后来因业务能力突出,被邀请回乡创办电缆厂。
 
据沈小平介绍,从一家小厂发展为科技集团,通鼎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型:第一次在1999年至2009年,聚焦通信行业,打好红海战役;第二次在2010年公司成功上市后,从卖产品转为拓生态;第三次从“科技企业”到“绿色先锋”的升级,打响绿海启航战。
 
进入2021年后,通鼎进一步向绿色科技领域迈进,成立新能源公司,布局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投资储能技术。2025年收购南京和本机电,切入新型储能产业链关键环节,与现有光伏、储能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发电-储能-应用-安全防护”产业链闭环。
 
沈小平表示,通鼎致力于科技创新解决社会问题,用产业优势促进共同富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捐款超10亿元。他一直鼓励团队在困难中崛起,在挑战中寻找机遇,保持发展定力。未来通鼎将继续秉持“通容天下,鼎立久远”的理念,在数字中国和绿色中国建设中找准定位,以技术创新赋能未来,为经济转型升级贡献更多力量。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张星受邀为沈小平颁发“榜样苏商”荣誉。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张星进行致辞。张星表示,吴江在过去两年展现了其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文化,制造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同时,张星对苏商会在过去两年的表现表示肯定。
 
他指出,江苏省在产业体系建设、企业家精神和政策支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在创新创业、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产业链的完善上。江苏省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创新、产业集群建设和产业基金方面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了成就。他强调了省工信厅在推进政策落实、企业服务和产业创新方面的作用,并呼吁企业家们积极寻求支持和合作,共同推动制造业发展。


通鼎互联特种电缆事业部总经理王先革围绕深度参与智能电网建设进行了技术分享。自2017年起,公司深耕电力行业,至2020年与国家电网开始批量合作,迅速提升了在国网的中标份额,排名迅速跃升,彰显了其在电力领域的快速发展。
 
作为通信行业转型的代表,通鼎互联面对挑战,凭借技术创新,在35千伏电力电缆及符合国家电网技术规范的电缆生产上取得突破,并致力于绿色生产,通过优化材料和减少排放实现低碳目标。公司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并开发带有芯片的电缆,实现产品实时监控与追溯,增强客户信心。展望未来,公司计划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推进产品定制化,加强智能电网系统建设,旨在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和产品。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华进行了公司介绍,UT斯达康成立于1991年,是专门从事现代通信领域前沿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国际化高科技通信公司。2019年,通鼎互联收购UT斯达康,取得对UT斯达康的控制权。通鼎互联坚定支持斯达康持续研究和开发面向5G的高性能承载网设备等产品,并与UTS协同发展,帮助UTS更好地拓展中国市场,把握5G网络建设的市场机遇。


南京和本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春凯分享,和本机电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储能消防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研发,服务于大容量储能及工商业储能项目,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积淀,成立十年来持续聚焦于消防领域,以储能安防相关产品切入储能赛道。今年,通鼎互联对南京和本进行了收购,将依托和本机电在储能消防领域的技术积淀与客户网络,加速产品研发创新,推动通信、储能、安防业务的深度融合。


通鼎互联供应链管理部副总经理沈兰进行了分享,她介绍,通鼎拥有26年在光通信和新能源领域的深厚积累,覆盖完整产业链,并建有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在新能源领域,专注于解决储能安全问题,开发了先进储能消防系统。同时,通鼎注重应用场景创新,积极与智慧城市、绿色电网等领域合作,开发新解决方案。通过开放国家级技术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促进核心技术研发,倡议加强信息互通,优化供应链效率。呼吁业界共同建设技术基础,优化供应链网络,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家交流
 
随后,与会企业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江苏国控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锋
 
张晓锋介绍了公司主要生产和制造的产品,专注于高低压成套配电设备、储能集装箱和密集型母线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规模企业。分享了参观通鼎集团的深刻印象,特别提到了通鼎集团在社会责任、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尊重以及营销策略上的突出表现。张雪峰呼吁同行企业加强合作,共享资源,共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江苏捷士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成杰
 
唐成杰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肯定,认为苏商会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尤其是现场感受到通鼎集团在工厂方面的规范化管理,令其受益匪浅。唐成杰邀请各位企业同仁参观指导,并详细介绍了企业在技术智能化、工程人性化、系统开发和移动化方面的创新实践。

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唐朝荣
 
双登集团是一家大数据及通信领域能源存储业务的公司,主营业务为储能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铅酸储能电池产品(含系统)及锂离子储能电池产品(含系统),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基站储能、数据中心储能、户用储能及电力储能等领域。

中电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公司总经理姜斌峰
 
姜斌峰介绍了中电云计算在高科技工程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业务范围和重点发展方向。公司业务涵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专注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型数字化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并在江苏多个城市设有独立子公司。在新材料研发方向,公司与国家级科研机构有深度合作。姜斌峰强调了技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并表达了对行业前辈的尊敬和感

 
最后,苏商会常务副会长俞文勤、江苏省发改委原主任、南京大学博导、苏商学院院长钱志新对此次活动做了学习总结。


钱志新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通鼎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认为其从专业公司转型为生态型公司,从生产企业升级为科技型企业,并进一步发展为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这三大转变具有历史性意义。他指出生态型企业的价值创造具有乘数效应,抗风险能力更强,是头部企业应有的发展方向。
 
钱志新重点强调当前企业发展最大的变量和增量在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必须从认知层面提升对AI的理解。他指出,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已发生根本性变革,过去依赖硬资产获取价值的模式已到天花板,现在必须通过软硬结合、数据驱动、模型赋能来实现新价值创造。例如在光伏产业中,传统功能型电站与智能型电站在转化效率上差距明显,后者可提升近九个百分点,带来无成本的利润增长。因此,企业应加快从“功能”向“智能”的跃迁,推动产业链全面智能化。
 
此外,他提出人的工作方式也面临根本性变化,必须由“人+AI”双智能叠加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将决策、设计、营销等环节与AI深度融合,这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只有主动适应这一趋势,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先机。最后他表示,加快人工智能进程是企业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希望企业家们真正理解并落实这一战略方向,带动企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本次活动由苏商会副秘书长郭涛涛主持。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苏商问道浙江“化纤王”:把一根丝做到千亿营收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下一篇:共创共融 共生发展!沪苏智慧激荡外滩,共探产业破局跃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