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报道 > 苏商问道浙江“化纤王”:把一根丝做到千亿营收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苏商问道浙江“化纤王”:把一根丝做到千亿营收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 苏商会

    2025-06-27 10:50
  • 文:

    雪梨汁
作为一家深耕制造业领域的化纤企业,新凤鸣何以能循“新”出发、向“新”而行?

6月26日,由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主办、嘉兴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联合主办、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问道2025·苏商跨省研学名企行——走进新凤鸣集团”活动成功举办。来自江浙两省的40余位新生代企业家齐聚中国化纤龙头企业新凤鸣集团,围绕“循‘新’出发 向‘新’而行”主题,与庄耀中董事长共同探讨“一根丝”背后的传承与创新。
 

新凤鸣集团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集PTA、聚酯、涤纶纺丝、加弹、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大型股份制上市企业(股票代码603225),总资产超500亿元,下设浙江桐乡、湖州、平湖和江苏徐州四大基地二十余家子公司,员工超两万人,是中国企业500强之一,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10.20亿元。公司专注化纤主业25年,截至目前,拥有800万吨/年的PTA产能和900万吨/年的聚酯长短丝产能,稳居全球行业前列。
 
作为一家深耕制造业领域的化纤企业,新凤鸣何以能循“新”出发、向“新”而行?
 
一心一意只做“一根丝”
 
会前,与会企业家参观了新凤鸣集团总部展厅,深入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主营产品、技术创新,以及智能化改造和企业党建情况。
庄耀中介绍,新凤鸣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化纤主业,一心一意只做一根丝,从未涉足其他行业。“对企业自身来讲,我一直提倡‘深井思维’,就是一辈子只挖一口井、只打一米宽,但往下我们要打一万米深。我们相信打到一万米深就不怕喝不到这口水。”秉持着“一米宽,万米深”的理念,新凤鸣力求在专业领域做到极致,以保障企业的长远生命力。
 
新凤鸣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庄耀中
 
在主题分享环节,庄耀中以《在热爱里飞奔》为题作精彩分享,阐述了新凤鸣“智造优质纤维,缔造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以及“努力到竭尽全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企业精神。
 
面对已打通垂直产业链的同行巨头带来的竞争压力,庄耀中深知新凤鸣必须在专业领域做到极致。他介绍,公司早在2003年就启动信息化,2017年开启2.0版数字化战略。其信息部已公司化运作,对外输出数字化能力。行业领先的人均效率、智能化与工艺水平,支撑了新凤鸣在化纤主业上保持领先的单吨盈利能力,“在夹缝中求生存,靠的是建立那一点点的相对优势”。
 
庄耀中接班以后,就将重点之一放在了数字化转型上。目前,新凤鸣“5G+”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实现柔性生产制造、精准动态作业、工艺合规校验、设备故障诊断、厂区智能物流、生产过程溯源等场景应用,大大提升了短纤行业的工艺技术、智能制造和数字管理的水平,为国内短纤行业第一的首套智能制造工厂。
 
唯有经历阵痛,才能“破茧成蝶”。到今天,新凤鸣的生产效率、效益和管理规范等实现了明显的提升,并构建了PTA—聚酯—长丝—短纤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庄耀中以“做好一件事,它会替我们解释所有事情”总结新凤鸣的坚守。他表示,面对快速变化的时代,心态要年轻、与时俱进,关注新兴事物,吸收新理念赋能传统企业。“答案都在路上,自由都在风里”,而专注与创新是御风前行的双翼。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作为85后“纺二代”,庄耀中从小在化纤厂长大,幼儿园就在厂办,可谓“闻着化纤味道长大”,对企业与行业有着与生俱来、融入血液的情感。他2010年底加入新凤鸣,从生产一线做起,历经销售、供应、财务、项目全流程等多个岗位历练。2017年接任总裁,后逐步成长为决策者,到2021年正式接棒集团董事长。
 
会上,庄耀中不仅分享了自己与企业的深厚渊源,还用三个“心”讲述了自己接班的心路历程:
 
怀着一颗“真”心,他深知耳濡目染是最好的传承方式,真诚热爱是最大的动力源泉。这份“真”心源于对父辈创业艰辛的耳濡目染和身为“厂二代”的深切情感,从小在工厂环境中长大,亲历行业的点滴,自然地生发出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庄耀中认为传承不仅仅是继承父辈的产业,更要传承父辈的创业精神和对行业的热爱。
 
保持一颗“创”心,他认为做创二代更是闯二代,最好的传承就是超越。他强调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敢于突破常规,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战略布局和运营模式创新,在父辈奠定的基础上开辟新局。面对传承过程中的诸多挑战,如行业的激烈竞争、市场的不确定性等,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将新凤鸣带上新的高度。
 
拥有一颗“信”心,秉持家国情怀,为民族化纤而战;认为民之根本,发展永远在路上。他坚信化纤行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功能性面料的需求只会不断增加。所以他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对化纤行业和自身企业的发展也充满信心,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带领新凤鸣继续在化纤领域深耕。
 
 
作为本次活动的学习领队,金箔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江楠也分享了自己对于传承的理解。他认为,传承是一条长长的路,需要具备热爱、了解和尊重三个关键要素。作为企业接班人,他同样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热爱需融入血脉。幼时在父亲的金箔厂耳濡目染,目睹创业者们的坚守与争论,无形中有了对行业的使命感。这份热爱绝非浮于表面,而是“拼搏到无能为力”的执着,是每日清晨被企业命运唤醒的责任。
 
江楠自1998年进入企业,至2023年正式接班,历经25年磨砺。初期需直面代际差异:老一辈创业者筚路蓝缕的艰辛、管理理念的冲突,乃至父子间的矛盾。对此,他领悟到尊重是融合的关键——既要尊重父辈打下的基石与经验,也要理解时代赋予的新挑战。
 
他还指出,传承需要中国智慧的滋养。企业经营绝非“非黑即白”,华为“灰度哲学”启示我们:在复杂环境中保持韧性,以圆融之道平衡各方,是中庸文化的精髓。面对政策调整或阶段性困境,唯有扎根中国文化,坚守初心而不失灵活,方能行稳致远。
 
江楠强调,二代接班者站在巨人肩上,拥有“免死金牌”般的容错空间,但更需敬畏传承的力量。在接班过程中,他逐渐理解了父辈的良苦用心,也更坚定了传承和发展家族企业的决心。传承不仅是对企业的传承,更是对企业文化的传承,只有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才能为企业注入新活力。
 
 
今年因“人形机器人”概念而暴涨的长盛轴承(全称: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褚晨剑也来到了活动现场,作为长盛轴承创始人的女婿,他有着不一样的接班历程:“我接班始于2017年,彼时我已在汽车行业工作近十年,并计划自主创业,当岳父提出接班请求后,我深感迷茫:我对轴承行业完全不了解,也缺乏对市场情况和产品竞争力的认知。最终经过协商,我争取到一年考察期。”
 
在这一年里,他主动对接公司销售团队,以桥梁角色促成两单业务,亲身体验到产品竞争力。同时,面对非血缘接班的传统观念压力,他通过研究全球企业传承案例得以释然,数据显示95%的传承以失败告终,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的心理负担,他认识到成功接班本是小概率事件,需兼顾企业阶段、代际观念等多重因素。这段经历让褚晨剑逐渐做好了接班的准备,他深刻体会到:接班不仅是商业决策,更是对自我认知与家族责任的重新审视。
江苏零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明辉、南通恒首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新、江苏绿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华、浙江迈兴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佳、宁波高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小波、江苏瑞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助陈震源等企业家就传承与创新、企业出海、培养新生代企业家等话题与庄耀中董事长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小成靠困难,大成靠灾难”
 
嘉兴市工商联党委副书记、副主席范剑春为本次活动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嘉兴工商联致力于成为民营经济人士之家,主要工作是向企业家学习,为企业家提供舞台。在新生代培育工作中,注重陪伴式成长,助力企业家与工商联干部共同进步。
 

他指出,新凤鸣作为嘉兴乃至全省的优秀民营企业,由新生代企业家执掌,在全市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同时,江苏民营企业的干事创业热情、国际化视野、开拓市场意识以及良好的政务和营商环境也值得学习。他强调,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生代企业家的培育与发展更是未来所系。期望长三角民营企业家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坚定发展信心。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与苏商会的合作,共同为会员企业赋能,助力新生代企业家成长,推动事业蓬勃发展。
 
 
作为会议主持人,苏商会常务副会长俞文勤最后也谈了三点感受:第一,这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深刻感受到浙商群体之大度、大气和做大事的格局。第二,深刻体会到语言魅力背后是思想的深度与思路的清晰,只有想清楚、说明白才能做到位,所以我们都要做思路清的人。第三,深感民营企业的不容易,事业小成靠朋友,事业大成靠对手,要想做到千亿企业,需有强劲对手的磨砺,正所谓“小成靠困难,大成靠灾难”,当前风高浪急,正是惊涛骇浪之际,这更能锤炼新时代企业家坚韧不拔的精神,使我们真正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商业脊梁和创造者。
 
 
此次活动是苏商会今年组织的第二场跨省研学名企行活动,旨在为苏商与浙商搭建互相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苏商产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浙商市场机制灵活,创新精神强,双方在经济、文化、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皆可深入交流,传承优秀商帮文化,探索发展新思路。

 
文 | 王雪莲
摄 | 马爽、何振彪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宋志平论道!苏商聚首“最强地级市”,共探实业突围之路 下一篇:从三无小厂到五百强,这家苏州企业做对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