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与改革开放40年 > 长电科技王新潮:改革要创新求变,才能化危为机

长电科技王新潮:改革要创新求变,才能化危为机

  • 苏商通讯

    2018-08-13 10:15
  • 文:

    苏商全媒体
生于1956年的王新潮历经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整个进程。改革要不断创新,才能化“危”为“机”,这里有他的亲身经历,更有回顾、思索、总结。

 
        作为全球知名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生于1956年的王新潮历经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整个进程。改革要不断创新,才能化“危”为“机”,这里有他的亲身经历,更有回顾、思索、总结。
 
以结果为导向,寻求转机
 
  长电科技成立于1972年,前身为服装厂,在全国大搞电子工业之际,厂里的几位工程师就开始搞半导体晶体管。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国外的半导体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冲击到中国,中国半导体企业难以生存。当时无锡有个国营的大厂,是国家投资建立的一个南方微电子基地,彼时还以江阴晶体管厂为名的长电科技,就为这个大厂生产配件,并且只有这一个客户。
 
  但是在改革初期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这个大厂也因缺少竞争力而经营欠佳。上世纪80年代后期,面对厂子的难以为继,领导班子内部也发生分歧。1988年,王新潮调入,不久后正式执掌。“1990年,我们的员工一年收入只有1547元,在江阴当地排名倒数第二。”在王新潮的回忆里,那是一个求生存的困难阶段,他每天想的就是怎么让濒临倒闭的厂子活下去,想方设法做了很多事,工厂开始逐步改观。
 
  然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把企业推向倒闭边缘。往事如昨,当时王新潮开了一次“闭门会”。“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有一天工厂停电,我们五个厂领导就出去找了一个会议室,开了整整两天会,寻求出路。”要资金没有资金,要人才没有人才,想来想去也没有办法。危急关头,王新潮以结果为导向,大胆提出了一个假设:假设我们能活下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大家讨论后明确了三个条件:其一,工厂规模要扩大4.5倍,只有规模经济才能让成本降低到有竞争力;其二,一定要用日本罗姆的芯片,这种芯片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质量非常好;其三,把产品外观做得和三星一样漂亮。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三个条件,任何一个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王新潮再次倒推,分析出要达到这三个条件,实际上只需做两件事:一是要有钱,二是要找到罗姆在中国的代理商。有了明确清晰的目标,路径还真的被找到了:通过租赁公司租到了设备,规模得以扩大,并且能够按照三星的标准去做;功夫不负有心人,代理商也真的联系上了。
 
  解决了生产问题,下一步就是销售。当时中国电子产品集散地在广东、厦门等地,公司着手建立销售网络,在深圳、厦门等地设立分公司。“1998年朱镕基总理提出严厉打击走私。国内一下子变得大量缺货,我们的产品凭借和三星一样的标准成为抢手货,规模扩大4.5倍还供不应求。”
 
  于是,原本3亿个的产量扩大4.5倍变成1998年的13.5亿个,又到了1999年的30亿,再到2000年50亿、2001年的110亿,一直到把公司做到了上市。2003年6月3日,长电科技正式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
 
以科技争高端,赢得先机
 
  在逐年翻番的增长中,长电科技的产品价格也在逐年降低,但规模扩大速度超过降价速度。“但是当大家都来仿冒我们一样来做时,产能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集中释放。”与此同时,在2003年SARS的影响下,出口严重受限。
 
  摆在王新潮面前的,似乎只有规模优势支撑下的价格战。
 
  可是,很快王新潮就发现此路不通。“当时在广东市场的销售管理不是很规范,很多都是现金交易,小公司都不开发票,我们上市公司要求必须开发票,在这个上面就相差17%。”王新潮随即意识到,低价竞争并非致胜法宝,一定要靠创新另辟蹊径。为此,第一要把原有产品结构调优,把70%的产能改造成当时发改委倡导的贴片式元器件生产;第二要进行代表未来的最先进的技术创新,寻找国际合作伙伴。
 
  2005年,广东出现民工荒,竞争者们疲于招工、紧急更换贴片设备时,长电科技作为行业内在中国第一个大量使用自动化设备的企业,再次赢得先机。
 
以“小鱼”吃“大鱼”,抓住良机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实体企业出口量大幅减少。“订单跌了一半,我们被迫进行第三次调整。”王新潮一是把部分老产品转移到江阴以外成本较低的地区生产,延长其生命周期;二是进军科技含量更高的高端智能产品;三是和中芯国际等上下游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进行产业链联合。
 
  与此同时,又一个机会出现了。王新潮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进行了令业界称奇的行业第六“吃掉”第四,一跃而成为第三的并购,买下了新加坡国有企业星科金朋。此举使长电科技拥有了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国际顶尖客户,占据了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
 
  抚今追昔,王新潮深感幸运:“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这一代人很好的发展机会。”尤其是2000年企业改制,王新潮带着14个同事买下了公司全部股权,现在发展到45个人共同持有。“改制是有内生性动力的,进一步激发了整个团队的积极性。企业原来的体制,我们叫做平均主义,要消除这种弊端是很难的,习总书记说要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体现了这种决心,要让中国的经济走向更健康。”
 
  同时,作为苏商一员,王新潮认为江苏经济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江苏自古是富饶之地,又是全国工商业发展最早的地方,乡镇企业先行发展示范区就在无锡,所以说,苏商的产业基础很好,应该在新时代有更大的作为”。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

悦达王连春:壮大“一部车” 提速“一座城”

下一篇

领航者徐之伟:做世界的隆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