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与改革开放40年 > 英达科技施伟斌:公路上医,绿色守护

英达科技施伟斌:公路上医,绿色守护

  • 苏商通讯

    2018-08-13 10:18
  • 文:

    苏商全媒体
“道路养护是‘医生’,不能缺德,医生是医术与医德并重,如果有医术无医德,也不能称得上医生,治病就要毫无保留,做到最好。”

 
        医圣孙思邈云:上医医国,惟其精诚。1000多年后,有一人践行其道,以精诚之心致力于公路养护,成就了享誉业界的“公路医生”,他就是英达科技集团的掌舵人——施伟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公路交通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命脉。40年间,一条条道路跨山铺路、横水作桥,将城与乡、城与城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加快了贸易的速度,助推了经济的腾飞。在国内道路建设呈几何级数上升的同时,道路维修需求也随之增加,道路养护行业也迎来跨越式发展。
 
  1993年,在香港及英国受教育的施伟斌,敏锐地意识到这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于是他辞去在外企的稳定工作,成立了英达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养护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公司也成为我国最早从事该方面技术研究的企业。3年后施伟斌来到南京,开始了为内地道路“望闻问切”的“行医”之路。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虽然获得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却遗留了巨大的生态问题。与其他企业不同,英达科技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将社会责任担在肩头,秉持着节能环保的创新理念。
 
  传统道路养护工艺采取的是挖除废弃破损的路面,然后重新铺筑新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方式,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大量的资源浪费。为了顺应建设生态文明、改变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势,施伟斌把“就地循环再用”作为他道路养护理念的基点。施伟斌认为,英达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推动,本身就是建立在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道路养护是‘医生’,不能缺德,医生是医术与医德并重,如果有医术无医德,也不能称得上医生,治病就要毫无保留,做到最好。如果有所保留,‘公路医生’的品牌便会被打烂。”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201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不断地深入,其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升级转型走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英达科技自成立以来,就把技术作为立身之本,在研发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创新”一词在施伟斌看来就是“无中生有”。创新源于深入的市场分析、严谨的逻辑推理、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也是企业自身不断修炼的过程。为了攻克传统道路修护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施伟斌攻关的着力点,就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养护”技术。 
 
  在当时,这项技术在全球都还没有企业研发,施伟斌顶住了资金和时间的压力,和他的科研团队在无数个昼夜交替的艰苦奋斗中攻克了地热再生技术。由于具有节约、环保、优质、高效的特点,经过10多年的努力推广,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英达已具有85项国家专利,是行业内拥有专利最多、科技成果转化率最高的企业。因为英达出色的自主创新能力,江苏省两大重点研发机构“江苏省沥青路面热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公路养护装备工程实验室”相继落户英达。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过20多年的奋斗,在施伟斌的带领下,英达已发展成为行业内独一无二的集材料与技术研究、设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施工、人才教育 “四位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公路养护行业的破局人,就地热再生行业的领军者。
 
  但施伟斌董事长却说,“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企业家,我只是一个企业人,或者是‘公路医生’中的一员。”给路做医生,德术兼备的追求永无止境,他立足企业、心怀国家,可谓是孙思邈口中的“上医”。面对未来,这位“公路医生”仍然在上下求索的路上不辍耕耘……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

扬子江船业任元林:要做世界最好的船厂

下一篇

悦达王连春:壮大“一部车” 提速“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