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争做“张謇式”企业家 > 达海控股耿裕华:适时生、乘势上,守初心、扬精神

达海控股耿裕华:适时生、乘势上,守初心、扬精神

  • 通商荟

    2021-12-10 10:37
  • 文:

    顾璐璐、吕嘉贝
企业如何才能长长久久?耿裕华表示,小成在智、大成在德。企业要想成为“百年老店”,必须培植与百年老店相符的企业文化。

 
耿裕华
本期人物: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终身名誉董事长、达海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耿裕华
 
回望过去的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给南通留下诸多印记。一路走来,南通先后获得“体育之乡”“教育之乡”“建筑之乡”“长寿之乡”等若干荣誉称号。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建筑之乡”,而南通四建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南通四建集团公司创建于1958年,经过一甲子悠悠岁月的洗涤之后,现在已经成为一家拥有30多家控参股子公司,以建筑业为主业,房地产开发、高科技投资为辅的多元化、集团化的建筑航空母舰,在最新公布的2021长三角企业100强榜单中,南通四建以782亿的营收排在第76位。
 
南通四建能得以如此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其掌舵者耿裕华,作为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终身名誉董事长和达海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耿裕华坚持以质量创品牌,40年时间,带领南通四建斩获33个鲁班奖,并创造了国内建筑界罕见的“鲁班奖十连冠”纪录,并两次获得创建鲁班奖突出贡献奖。他用40年时间,展示了自己对于建筑的理解,也向全世界诠释了“南通铁军精神”的真正内涵。
 
首夺鲁班奖
 
时钟回拨到1981年,21岁的耿裕华刚刚大学毕业,那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年轻人未来会带给南通四建、中国建筑业什么。
 
三年后,年仅24岁的耿裕华从长江入海口南通来到了长江之源西藏,担任拉萨饭店工程指挥部分管技术的副主任。在1984年中央援藏43项重点工程中,拉萨饭店是“第一号工程”,也是全国首个“交钥匙”工程。为了确保质量,工程坚持实行三级验收制度,验收时整个工程数共测点52000余个,合格率达到99.7%。31米高的北楼,按规定轴线垂直偏差允许有20毫米,而它只有8毫米。
 
拉萨饭店
拉萨饭店
 
谈及拉萨饭店的建设,虽已过去30多年,但如今再回忆,耿裕华内心仍激动不已。“当时的工作环境不能用困难来形容,应该是特别困难。所有人都非常累,但没有一个人想过放弃。即便睡着了,大家似乎都做着同一个梦:工程尽快竣工。”
 
面对工人们的热情和干劲,耿裕华心里明白,建设工程速度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质量。在拉萨饭店的建筑过程中,耿裕华坚持把强烈的质量意识、严密的质保体系、严格的质管制度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在国家还尚未设置“鲁班奖”标准体系时,耿裕华带领工人们把拉萨饭店的质量标准定在省级样板工程的标尺上,自觉把好工程质量关。使得拉萨饭店不仅提前了半个月竣工,并且实现了赢利,要知道,这在当时的援藏工程中是极少的。
 
“众口皆碑,七日层楼,高原奇迹;匠心独运,一流水平,古城瞩目。”1985年,在拉萨饭店在落成典礼上,时任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多吉才让的这副对联,让所有人深刻地感受到在宏伟壮观的拉萨饭店背后,南通四建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那场风云际会的大战中,拉萨饭店工程代表江苏斩获了第一个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项——鲁班奖,并被载入共和国建筑业史册,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南通建筑工人们凭借不怕输、不认输的劲头,干出了自己的威风,从此“南通铁军”扬名全国。耿裕华也因为在工程建设中的杰出表现,被江苏省政府授予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江苏省援藏施工指挥部特殊嘉奖四次。
 
在谈及为何南通的建筑实力如此强劲时,耿裕华提到一个人:张謇。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以大生纱厂为核心,创办了油厂、面粉公司、肥皂厂、纸厂、电话公司等20多家企业,形成一个轻重工业并举、工农业兼顾、功能互补的地方工业体系,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民族企业集团。也正因为此,奠定了南通人吃苦耐劳、善于思考、包融汇通的特质。
 
改革促发展
 
2009年,“达海控股集团”横空出世。对于“达海”的成立,外界更多的理解是,南通四建将突破企业成长极限,为打造千亿元集团奠定了基础。
 
而耿裕华则表示,“达海”是南通四建新一轮的改制。
 
提到南通四建,改制是个关键词。
 
南通四建
 
2000年,南通四建作为建筑行业的首批试点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耿裕华也迎来了他执掌四建后的第一个大挑战。按照当时其他行业的改制模式,是国有资产全部退出,由个人或几个原企业的高管买断。当时政府有意以极低的价格将四建出售,完成从国企到民企的改制,并希望由耿裕华继续掌管。虽然进行了剥离,但计算下来当时四建仍有超一亿的资产,这诱惑不可谓不大,而且这样的改制模式在当时并不少见。出乎意料的是,耿裕华一口回绝了。“以这样的方式接手企业,我的自信自尊让我接受不了。”
 
拒绝了这个方案后,耿裕华和公司骨干闭关讨论了三天,拿出了一套全新的改制方案:实行“先买后改”。即以企业原来所有员工作为核心群体向政府谈判,以集体名义把企业购买过来后,内部再以一种被大部分员工接受的方式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
 
多层持股、以股连心,这样的方案保证了骨干精英层的稳定,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四建6000余职工没有一个被买断下岗。“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有员工!”这是耿裕华坚定留下所有职工的原因。这批老员工也用忠诚回报四建,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为四建之后的高速发展积蓄了力量。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发展之道,首先是用人之道。”耿裕华说,“企业是什么样的平台,就能容纳什么样的人才。”
 
2006年他又独创股权流转机制,取消股权继承权,实行股权流转,用制度产生掌门人。公司所有股东到龄退休、调离公司、因病去世或在换届选举中落选的,都必须按照规定办理股权转让手续,在规定时间内退出股东行列,然后再由股权领导小组推荐、董事会同意、股东大会通过新增注册股东。此举开创了中国公司制度先河,也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除了统筹制度的改革,耿裕华还格外在意工程的品质,要求员工把每一项工程都作为艺术品来打造,在做每一件事情、施工每一个部位、完成每一道工序时都把用户满意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尺度。在耿裕华的严格管理下,南通四建先后承接的上千项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工程中,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33项,国优银奖18项、詹天佑奖6项,以及其他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800多项。特别是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间,公司实现创鲁班奖十连冠,在江苏独一无二,在全国凤毛麟角。
 
经过改制后的良性运作,除了各种奖项,公司的业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近年来,企业施工产值年增长率为30%,2017年企业总产值超560亿元,利润总额近20亿元;2020年,南通四建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74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94位;企业最新公布的2020总产值更是达到了782亿,向着千亿大关发起了冲击。
 
从2000年至今,耿裕华带领南通四建经历了三次成功改制并构建母子公司架构,其目的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在耿裕华的理念中,改革后的企业要向着四个“维度”发展——深度、厚度、广度、宽度。所谓深度,即产业链的不断挖掘。所谓厚度,即创优能力和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所谓广度,即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所谓宽度,即职工实际收入的成倍增长。
 
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
 
大润发创始人离职时说: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对于企业家来说,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不会因任何人的懈怠消极而停止向前。
 
耿裕华深知这样的道理。在带领南通四建取得了辉煌成绩的同时,耿裕华从未停止脚步。不断学习,时时关注时代风向,已经深深地烙进了耿裕华的思维里。
 
耿裕华感叹道:“市场在变,思想在变,那相应的制度也要变,一定要敏锐地感知时代发展的步伐,敏锐地感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耿裕华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模式。在耿裕华的主导下,南通四建与多家企业联合发起建设“筑材网”。这是一个基于诚信、秩序、管理,发布需求信息的材料采购平台。这个采购平台通过发挥集采和大数据功能,对同种材料的采购进行归集,当归集到一定数量后,采购联盟将有更大议价权,降低采购成本。平台引入银行征信系统,可以做强供应链金融。利用平台收集的大量交易数据和集采功能,实现从车间到工地或反向定制的直通模式,减少流通渠道。材料采购由向供应商购买,变成工厂为公司定向加工,获得定价权,彻底颠覆采供关系。这个交易平台整合了建筑企业、供应商和银行的优质资源,实现了三方共赢。
 
“企业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包括今天讨论的数字经济、施工数字化,用BIM解决一些很多原来比较麻烦的事情,装配的方法,施工更快一点,我们还有其他的新材料也引用一下提高工期,这都是企业适应市场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做的功课。”
 
企业发展要与时俱进,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耿裕华介绍,南通四建通过实施五大平台战略,将企业管理的各项基础数据互联互通,最终实现系统运行集成化、业务流程合理化、绩效监控动态化、管理改善持续化,协调高效地推动企业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对于南通四建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未来,耿裕华表示,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响应这些新技术数字时代的到来,另外一方面怎么样转化到传统行业里面,怎么转化好、应用好,能给建筑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升级,这是将来我们努力的方向。
 
如今,伴随着“新老交替”的选择,耿裕华已卸下南通四建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改任南通四建终身名誉董事长和达海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但是,耿裕华却从不认为自己老了:“老了是你跟不上社会了,新观念听不懂了,比如自动驾驶。5G、元宇宙……我还在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因为跟上时代发展,是我的追求。”
 
守初心 扬精神
 
在南通四建的展厅里,陈列着33座鲁班奖“小金人”,这是属于所有南通建筑人的荣誉。
 
“建筑是人与大地、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对话方式,天地是自然宇宙,建筑是人工宇宙,四建人用建筑品味人生,书写辉煌。”在《博观》一书中,耿裕华阐述了他对于建筑的理解。
 
鲁班奖

历史轮回,在拉萨饭店项目34年后,南通中创区标志性建筑——国际会展中心建设的重任再次落到了耿裕华肩上。
 
作为中国森旅节开幕式主场馆,这个总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的项目与拉萨饭店一样,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不过,如今的耿裕华早已多了份“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在他指挥下,项目部科学统筹调度资源、广泛采用前沿科技,这座气势恢宏的城市会客厅拔地而起,成为了南通的又一地标建筑。
 
从“世界屋脊”的拉萨到长江之溪的上海,从广袤的东北三省到雄奇的云贵高原,北到绥芬河,西到库尔勒,南到海南,辽阔大地上,矗立着成百上千幢南通铁军的杰作。这些精品工程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以一种静默的姿态彰显着耿裕华和南通四建对于建筑的理解。
 
回顾40年建筑行业的从业经历,耿裕华始终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和人才,还有就是实体企业和资本的结合。他保持着这样的信念:“一个企业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不是做大,而是做久!”
 
然而,企业如何才能长长久久?耿裕华表示,小成在智、大成在德。企业要想成为“百年老店”,必须培植与百年老店相符的企业文化。南通四建要做成“百年老店”,就得有进有出,就要让年轻人看到希望,让研究生、博士生看到希望,这个希望就是:自己不是总为老板打工的,自身的上升通道一直是通畅的。一个企业,不能因为一个人退休而倒下去,我们就是要破这个怪圈。如果公司离开某个人就不行了,这就是你的体系、制度没建设好。
 
浸润建筑行业40载,对外,耿裕华兴行业、守初心、扬精神,把每一项工程当成艺术品把玩,带领着南通四建,在中华大地留下成百上千个建筑精品,他是“南通铁军精神”的杰出代表;对内,他聚人才、建平台、创百年,紧跟时代、质量为先、以人为本,带领着南通四建朝着千亿级奔跑,向着“百年老店”前进。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

吴建新:“专”方能“精”,“小”也能变成“大”

下一篇

斯密特森光电孙玉峰:专而精,做行业引路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