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商人物 > 二代无力接班,常州72岁创始人套现22亿,株洲国资接盘

二代无力接班,常州72岁创始人套现22亿,株洲国资接盘

  • 苏商会

    2025-10-20 10:40
  • 文:

    羚羊角
9月5日,旷达科技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实控人沈介良与株洲启创一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此次协议转让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株洲启创一号产


常州汽车内饰材料行业龙头,正迎来新的掌舵人。
 
9月5日,旷达科技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实控人沈介良与株洲启创一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沈介良拟协议转让公司股份4.1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转让价格5.39元/股,合计约22.2亿元。
 
此次协议转让完成后,沈介良不再是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株洲启创一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株洲市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控人。
 
这家创立于1993年的民营行业龙头,为何没有选择二代接班,而是投入地方国资的怀抱?这将为企业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民营汽车内饰龙头
 
成立于1993年的旷达科技是常州的明星企业,不仅是国内最早布局汽车内饰面料的品牌之一,也是行业的龙头企业。
 
创始人沈介良出生于1953年,毕业于南师大企业管理专业函授班,高级经济师。
 
年轻时候的沈介良就展现出不同于常人的能力,凭借创新的思想和坚定的毅力,22岁时被选拨担任曹家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书记职务。
 
踩着改革开放浪潮的节拍,沈介良从1984年开始相继担任武进县第八毛纺厂副厂长和厂长,嗅觉敏锐的他意识到随着汽车产量的提高,汽车内饰的需求也呈爆发的趋势。
 
于是,沈介良便亲自去天津,联合几个纺织研究所以及盐城化纤厂,终于在1990年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款“机织涤纶空变丝阻燃复合汽车内饰面料”,从而将这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
 
1993年,武进旷达汽车内饰厂成立,担任厂长的沈介良提出“甘当汽车工业的配角,为汽车内饰增光添彩”的市场定位。
 
2007年,54岁的沈介良成立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旷达科技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此后的7年里,旷达科技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35%以上,净利润从0.8亿元增至3.2亿元,成为汽车内饰行业的龙头企业。
 
但沈介良却没有满足于此,为了保证旷达科技能够基业长青,他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市场谋求转型。
 
2013年,时年60岁的沈介良通过收购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江苏旷达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主要进行光伏电站的投资运营,正式进入新能源发展领域。
 
2020年,沈介良又瞄上了科技含量高的滤波器,成立芯投微电子科技(安徽)有限公司,通过收购日本电波工业有限公司(NDK)旗下的滤波器IDM事业部,与NDK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NSD,称要“打造国内最优质的滤波器公司”。
 
在沈介良的带领下,旷达科技成功转型为一家以交通工具内饰材料、座椅面套、座舱舒适系统研发、制造、销售为主,涉足光伏投资运营、射频滤波器等业务领域的集团企业。
 
业绩下滑,二代无力接班
 
虽然旷达科技经营领域拓宽,但受行业内卷日益加重的影响,旷达科技近年业绩呈现下滑态势。2022年至2024年,旷达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亿元、1.91亿元、1.63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92亿元、1.62亿元、1.35亿元。
 
截至2025年,利润从巅峰期的35%降到了22%。
 
2023年,70岁的沈介良因年龄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但仍持有公司46.63%的股权。
 
新任董事长为2016年才加入公司的吴凯。据了解,吴凯与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关联关系。这也证明了吴凯与沈介良并无直系亲属关系。
 
但事实上,沈介良是有一个女儿的,并且女儿早已参与公司的管理,但始终没有进入核心决策层。
 
因此,沈介良此时的退出更像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方国资主动出击,瞄准新兴产业,参与市场竞争,争先恐后地押注未来赛道。
 
比如,2020年,合肥国资投资蔚来汽车,推动其总部落地合肥,并带动大众、比亚迪等产业链项目入驻;深圳市国资委通过全资子公司深圳智信新,全面收购华为剥离的荣耀终端,实现国有资本对消费电子品牌的控股;无锡国联集团受让红豆集团持有的锡商银行25%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优化民营银行治理结构……
 
那这场交易对于沈介良和株洲国资来说,将带来哪些共赢?

千亿国资的赋能和制衡
 
首先,我们来看此次的收购方株洲国资。
 
株洲启创一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于2024年,注册资本25亿元,最终控股股东是湖南高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湖南高科”),这是经株洲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总资产已突破1000亿元。
 
湖南高科之所以收购旷达科技,也是看中了旷达科技在各产业上的已有成果。
 
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株洲在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具备产业链优势,旷达科技主营汽车内饰面料及光伏发电业务,与地方产业方向存在协同潜力。
 
株洲国资更加看重的是旷达科技的射频滤波器技术。此前旷达科技通过收购日本NSD公司,获得TC-SAW滤波器技术专利,该技术是5G通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元器件。株洲国资的收购无异于为射频产业打开了一条技术通路。
 
正如旷达科技公告表示,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公司引入了具备国有及产业背景的控制人,收购人将结合在产业资源、投资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上市公司业务发展赋能。
 
而对株洲国资来说,不仅完善了现在的产业布局,还获得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优质资本平台。
 

 
不过,沈介良虽然套现22.2亿元,但并不意味着完全离场。根据交易细节来看,沈介良与株洲国资仍有深度绑定。
 
原本按照资本市场惯例,转让价达到当日收盘价的八成即可。按照当天收盘的5.7元/股计算,交易价只需4.56元/股,但最终5.39元/股接盘价格明显高出了很多。
 
并且,沈氏家族还保留了22.21%的股份,按照现在的价格出售还可以到手18亿元。
 
株洲国资正是凭借着剩余22.21%的股份,将旷达科技的风险进行了锁定。株洲国资在补充协议里规定,沈氏家族后续出售股票的价格不得低于5.39元/股,并且3年内,减持后不能低于15%;5年内,减持后不低于10%。
 
在这个补充协议的制衡下,沈介良不仅不能套现走人,还要继续协助公司提升价值,使股价维持在5.39元之上,否则他还可能需要向株洲国资方补偿差价。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表面上看国资以溢价接的盘,是出于对旷达科技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是利用这个溢价锁定风险。
 
这场民企和国资的联姻最终效果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沈彬重磅发声:锻造一支堪当大任的苏商铁军! 下一篇:中国出海“架桥人”邹亨瑞:从实验室到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