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7个月后,常州百年国企,迎来“85后”董事长
-
苏商会
2025-08-20 16:03 -
文:
羚羊角
这也是常柴股份原董事长卸任7个多月后,才完成补选工作。
常柴股份原董事长李德森也是一名80后,1981年出生的他曾任常州市武进区委常委,常州市武进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常州市武进区委统战部部长,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现任常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
8月7日,国内老牌农机企业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常柴股份”)完成核心管理层更替,发布公告正式任命沈喆为董事长及非独立董事,原代理董事长张新回归副董事长职务。

这也是常柴股份原董事长卸任7个多月后,才完成补选工作。
一个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国企,一个是年轻有为的“85后”新掌门,这两者会碰撞出什么样的新火花?
董事长一职两度更迭
资料显示,沈喆是江苏溧阳人,1986年7月出生,工商管理硕士,有着丰富的国企任职经历。历任溧阳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溧阳市国资办副主任(挂职),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溧阳平陵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州人才科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常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换帅已是常柴股份2025年内第二次董事长更迭。
2025年1月3日,常柴股份发布公告,李德森先生不再担任董事长及非独立董事。2025年8月7日,常柴股份再次发布公告,张新先生不再担任代理董事长。
根据2024年报,剔除独立董事、监事会主席、监事后,常柴股份共有10位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从年龄看,苏常柴A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为50岁,年龄中位数为53岁,其中,副董事长及非独立董事张新年龄最高为59岁,副总经理王静年龄最小为38岁。


常柴股份原董事长李德森也是一名80后,1981年出生的他曾任常州市武进区委常委,常州市武进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常州市武进区委统战部部长,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现任常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
从年龄来看,年仅39岁的沈喆在公司高管团队中,已经属于比较年轻的高管了。
从薪酬来看,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领取报酬569.10万元,平均薪酬81.30万元,年薪中位数为78.26万元。其中,最高是总经理谢国忠和副董事长张新,都是90万元;原董事长李德森不从上市公司领取薪酬。
常州第一家上市公司
提到“常柴”,老一辈江苏人都熟悉不过,曾经是“全省学常柴”的榜样。
它是一家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民族工业企业,是中国最早的内燃机专业制造商之一,也是全国农机行业及常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同时拥有A股和B股,具有年产70万台柴油机、6万余吨铸件、20万台汽油机生产能力。
常柴股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3年2月,企业前身厚生制造机器厂由常州民族企业家奚九如以实业救国为宗旨、以振兴民族经济为己任而创立,这是常州地区第一家机械工厂,也是中国最早的内燃机专业制造商之一。
厂名“厚生”出自于辛亥革命口号“通商惠工、厚生利用、国基永奠”,取厚利积德、造福众生之意。
建厂时只有员工13人,当年即仿制成8马力火油发动机,之后又制造了3马力、5马力、12马力、17马力火油发动机。从建厂到1949年,厚生厂共生产各种内燃机697台,还生产了4种口径的农用水泵、筛粉机、茶叶烘干机、榨油机、轧花机等农业机械。
1955年,常州市政府正式接管当时已经宣告破产的厚生厂,重新投资开办国营机器厂(常州柴油机厂的前身),厚生厂从此走上了新生之路。
1964年,企业更名为常州柴油机厂。并在1967年自行设计制造出我国第一台S195柴油机,作为中国自主研制且大批量生产单缸机的开山鼻祖被推广到全国进行生产,对中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创造了40年旺销不衰的辉煌历史。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常柴厂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严格规范的企业管理和外向型经济的突出表现,江苏省委、省政府先后两次发出“全省学常柴”的号召。
1994年5月6日,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同年7月1日,苏常柴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常柴股份由此开创了中国农机行业和常州市工商业企业改制股份制公司成功上市的先河。
1996年9月13日,苏常柴B股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农机行业中唯一拥有A股、B股的上市公司。
2001年5月31日,常柴股份与日本富士株式会社合资合作成立了常州富士常柴罗宾汽油机有限公司,常柴首次涉足汽油机领域,首次在境内对外合资合作,扩大内燃机生产规模。
在2008年的中国内燃机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常柴被授予“中国内燃机工业百年成就奖”。
数据显示,常柴股份至今已累计生产柴油机3000多万台,并曾先后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常柴主要从事“常柴”牌柴油机及“罗宾”牌汽油机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产品主要应用于收割机、拖拉机、植保机械、小型工程机械、船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领域。常柴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同时涉及发电机概念、乡村振兴等主题。
盈利大降,新帅承压
作为常州的老牌国企,常柴股份这两年也面临业绩承压等问题。
2024年年度财报显示,常柴股份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16亿元,同比增长12.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48.99万元,同比下降82.96%。
而截至去年年末,常柴股份的职工总数2400余人,也就是说,2024年人均创收约100万元,但人均创利不到8000元,人均薪酬13.2万元,比2023年增加大约1.4万元。
净利润大跌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行业调整,使得公司在成本控制和产品定价上面临压力,影响了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了较大损失,如江苏恒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股权价值下降,导致公司在这方面的收益大幅减少。
面对这样的成绩,常柴股份也在年报发出后做出积极调整的承诺。将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优势,加快研发推广新产品,提高现有产品效益,拓展延伸产品线,深挖销售潜力区域,强化在优势领域的配套和服务,提升在细分领域的配套份额。
同时,扩大海外市场,针对海外市场的需求,对现有产品技术路线创新改造,选配更高可靠性、更佳性能的出口机型,借助主机厂海外销售渠道,推广更多产品到海外市场。
最新的2025年一季度报显示,常柴股份净利润已经增加35%至4400万元。但面对市场竞争、技术替代、国际贸易等多方面风险,作为85后的新帅沈喆依旧面临不少压力。
尤其是在农业机械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当下,公司如何在保持传统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和高端产业链市场,加快新能源动力系统的研发和场景应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或将成为其逆势突破的关键。
参考素材:
常柴股份官网、官方公众号
新浪财经:《常柴易帅,新任董事长年仅39岁》《常柴股份2024年年报解读:营收增长12.07%,净利润却暴跌82.96%》
海贝读书会:《常柴股份成长史》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破界者”刘峰:从实验室极客到“空中特斯拉”造梦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