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商人物 > 两年缩水60亿!宿迁首富,交棒

两年缩水60亿!宿迁首富,交棒

  • 苏商会

    2025-06-10 15:03
  • 文:

    杨乐多
干了14年董秘,宿迁首富终于让儿子接班了!

干了14年董秘,宿迁首富终于让儿子接班了!

 
6月5日晚间,双星新材(002585.SZ)发布公告,公司完成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换届工作。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培服卸任总经理职务,其子吴迪正式接任总经理一职。这一人事变动,标志着这家市值曾突破百亿元的宿迁本土龙头企业,历经14年的传承准备,终于完成了从一代创业到二代接班的关键一步。
 
作为从乡村小厂起步、最终登陆资本市场的励志样本,双星新材的创始人吴培服凭借一股“牛劲”,白手起家打造出聚酯薄膜行业的领军企业,并在2011年成功实现上市。其子吴迪2010年进入公司,担任董秘14年,深度参与IPO、定增等关键项目,在资本市场和企业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尽管外界早已将他视为接班人,但直到2025年,这场长达14年的接力赛才真正落地。
 
在这背后,是企业战略的调整、家族信任的建立,也是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现实考量。面对近年来利润下滑、行业竞争加剧等挑战,双星新材亟需新一代管理者带来新的思路与活力。吴迪的上任,不仅是一次人事更替,更是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跨越。
 
从乡村小厂到百亿上市公司
 
吴培服,1961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市宿迁县井头乡井头村。1986年,他成为村里的重要干部,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且年轻有为,三年后,他被调往乡里任职,先后担任乡工业助理,并于30岁时出任宿迁县铝型材厂厂长,积累了宝贵的企业管理经验,也赢得了上级的认可。

 
1991年8月,井头村的一家铝合金厂濒临倒闭,关键时刻,时任副乡长的吴培服临危受命,接任厂长一职。
 
创业之初,他仅有5万元资金、18名工人、8间由仓库改造的厂房和一台挤出机。但他没有退缩,凭借这微薄的资源,创办了宿迁电池配件厂。面对资金短缺,他四处筹措;厂里事务无论大小,他都亲力亲为,甚至亲自参与卸货等体力劳动。在他的带领下,工厂当年就实现了49万元的销售额。
 
但吴培服并未止步于此。1992年,他敏锐地发现彩色印刷行业潜力巨大,随即投资建设彩印生产线,成立了江苏宿迁彩塑有限公司,并迅速占领市场。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他还引进了热收缩膜设备,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印刷产业链。
 
1996年,他又瞄准国内碱性电池标签市场的空白,果断投入1400多万元引进日本不干胶印刷技术,率先进入这一新兴领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1997年,36岁的吴培服迎来事业转折点。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他顶住压力,全额收购企业,完成改制。随后,他又将原铝合金厂纳入旗下,扩大生产范围,产品线逐步拓展至真空镀铝膜、PVC薄膜、PET基材加工等多个领域。2010年,他推动公司第二次股份制改革,成立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并亲自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1年6月2日,是吴培服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天。他一手打造的双星新材历经14年发展,终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功上市,发行价高达55元/股,共发行5200万股。
 
在2021-2022年间,双星新材的市值曾一度超过百亿元,当时的吴培服也因此短暂登上过“宿迁本土首富”的宝座。不过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双星新材在股市持续走低,吴培服的身价也因此迎来了大幅缩水。吴培服及其家族成员目前的身价约为40亿元。
 
吴培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抓住时代机遇、靠拼搏改变命运的奋斗者,完成了从乡办小厂到上市企业的华丽转身。
 
中国光学膜龙头
 
自1997年12月公司成立以来,经历了2014年和2017年两次光学膜定增项目,双星新材已经逐步由传统大宗化学品聚酯薄膜公司,转型为光学膜和可变信息材料膜产能的龙头公司。

 
上市后,双星新材在资本的助力下,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主营产品为高分子复合材料、光学膜、节能窗膜等,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种类最多的聚酯薄膜龙头。
 
公司生产的光学材料膜、聚酯功能膜、新能源材料膜成为吴培服赚钱的“三大神器”,尤其是光学材料膜成为他最赚钱的业务,利润占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在光学膜领域,2018年,双星新材开始参与三星光学膜项目调试与生产;2019年,双星新材的光学膜片成为三星VD光学膜片全球唯一一家战略合作供应商;2020年,双星新材进一步发展光学膜板块,以复合膜和增亮膜为主,有望提升全球市场份额至18%。
 
在光伏领域,光伏背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产能国内占比超过25%,并且明后年产能还将陆续释放,下游背板厂客户市场份额占比较大,主要客户包括赛伍、福斯特、中天股份等,其中,赛伍和中来合计全球市占率近40%。
 
不过,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双星新材近两年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根据双星新材财报披露,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收59.08亿元,同比小幅增长11.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8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
 
2023年、2024年,双星新材的净利润连续2年为负,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65亿元,营收同比小幅增长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
 
双星新材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主营产品聚酯薄膜的生产,该行业正面临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问题,2024年以来,产能持续扩张、下游需求不振,行业盈利下滑,行业产能预计增加至647.06万吨,开工负荷率仅63.29%。而在光伏、锂电池等新兴领域,光伏用聚酯薄膜供需失衡,价格持续下滑。
 
14年培养,少帅登场

吴培服的儿子吴迪,1982年出生,拥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学位。在父亲创业成果的基础上,他于2010年正式加入家族企业,出任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主要负责企业的资本运作与上市筹备工作。
 
彼时,双星新材正处于冲刺上市的关键阶段,吴迪深度参与了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的全过程,积累了完整的董秘岗位实战经验。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全面投入到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中。从招股书材料的撰写、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到与监管部门和中介机构的对接沟通,在每一个环节都尽心尽力。
 
在担任董事会秘书期间,吴迪主导完成了公司定向增发项目,成功募集资金近14亿元,为光学膜及PETG新材料项目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其中,光学膜项目更是创下了行业纪录——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仅用时12个月,成为业内高效执行的典范。通过这一系列资本运作实践,他不仅锤炼了专业的资本市场操作能力,也对公司整体业务和运营体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把控。
 
2011年,双星新材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首日市值突破101.3亿元,这标志着公司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也成为吴迪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薪酬方面,吴迪在2022年至2024年间分别获得报酬60万元、40万元和40万元。相较于202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董秘平均薪酬的75.69万元而言,他的薪酬水平略低于行业均值。
 
此外,在2023年10月发布的《胡润百富榜》中,吴迪与其父亲吴培服以52亿元人民币的财富共同上榜,位列第1157位。
 
今年6月5日,双星新材顺利完成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换届工作。在这次调整中,吴迪被正式任命为公司总经理,并继续兼任董事会秘书一职,而距离他加入双星新材已经过去了14年。
 
尽管目前公司的重大决策权仍掌握在创始人吴培服手中,但此次人事变动无疑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这位“企二代”已经经过公司管理、经营、市场等多方面的锤炼,目前已逐步接过企业管理运营的重任,正从幕后走向前台,开启属于自己的企业领导新篇章。
 
 
参考资料:
董秘俱乐部:《从董秘到掌权,这位“企二代”花了14年》
无疆纪事:《双星新材背后的宿迁首富:30岁当厂长,36岁买断改制企业,如今身家125亿》
元气资本:《深度解读双星新材:被低估的三星供应链赢家》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近千亿负债压顶!常州“最强父女档”的苦活和豪赌 下一篇:62岁“南通首富”,或退出上市公司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