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作坊到单打冠军,扬州腾飞如何用“小材料”撬动电缆“大江湖”?
-
苏商会
2025-04-01 10:11 -
文:
张子凡
近日,苏商全媒体走进扬州腾飞,对话公司董事长张云,深度探寻扬州腾飞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从手工作坊起步,到建立院士工作站、手握60多项专利,腾飞电缆用技术创新撕掉“低端制造”标签,让“宝腾”牌产品护航高铁、核电、深海工程,站上全球缆材竞技场。2024年9月,扬州腾飞成功通过国家级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
近日,苏商全媒体走进扬州腾飞,对话公司董事长张云,深度探寻扬州腾飞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从教师到企业家的华丽转身
1988年,从扬州师范学院毕业的张云开启了中学教师生涯。执教四年间,深藏在他骨子里的“闯劲”始终跃动。1992年,一个关键转折点出现——张云受学校委派管理校办工厂并担任厂长。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完成了从教师到企业管理者的角色蜕变,更在市场实践中锤炼出敏锐的商业嗅觉。
科技创新引擎的启动带来显著成效:2011年,扬州腾飞跻身“江苏省创新型企业”行列,张云获评“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其研发电缆辅助材料,如半导电尼龙带、阻水带等产品不仅填补国内空白,更与普瑞斯曼、耐克森等国际电缆巨头建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速轨道交通、核电、新能源、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
电缆辅助材料——绝缘包带、阻燃层、填充绳,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制造电缆的“配角”,却是保障电力传输安全的关键屏障。近年来,深耕这一细分领域二十余年的扬州腾飞电缆电器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州腾飞”),凭借高阻燃、低烟无卤等核心技术突围,以35%的国内市场占有率、20%的全球市场份额,成为电缆辅助材料行业的“单打冠军”。

从手工作坊起步,到建立院士工作站、手握60多项专利,腾飞电缆用技术创新撕掉“低端制造”标签,让“宝腾”牌产品护航高铁、核电、深海工程,站上全球缆材竞技场。2024年9月,扬州腾飞成功通过国家级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
近日,苏商全媒体走进扬州腾飞,对话公司董事长张云,深度探寻扬州腾飞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从教师到企业家的华丽转身
1988年,从扬州师范学院毕业的张云开启了中学教师生涯。执教四年间,深藏在他骨子里的“闯劲”始终跃动。1992年,一个关键转折点出现——张云受学校委派管理校办工厂并担任厂长。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完成了从教师到企业管理者的角色蜕变,更在市场实践中锤炼出敏锐的商业嗅觉。
世纪之交,随着校办企业改制和公职人员下海创业的浪潮,张云毅然决定放弃“铁饭碗”,成立自己的企业。经过几年的作坊式初创期,2001年11月,他在宝应县安宜镇工业园区正式创立了扬州腾飞电缆电器材料有限公司。
成立初期,扬州腾飞以传统经营模式为主。张云回忆:“那时我们跑市场找产品,靠‘拉关系求订单’,‘诚信’是唯一的底牌。”凭借对质量的严苛把控和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扬州腾飞逐渐在电缆辅助材料行业站稳脚跟。
然而,张云很快就意识到,仅靠传统经营模式无法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2007年,他做出关键决策:从“跑市场”转向“跑高校”,走上创新发展之路。
“2007年决定转型时,公司面临创新资金短缺、研发平台缺失、技术人才匮乏三重困境。”因此,张云果断决策通过中外合资引入资金,成立“中欧电缆电器材料研发中心”,打造自己的技术创新平台,并聘请高校专家壮大人才队伍。通过与华中科技大学崔崑院士团队合作建立国内同行首个“院士工作站”,联合上海电缆研究所攻克技术难关,扬州腾飞构建起“两站三中心”研发平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以及三个省级技术中心)。

张云董事长与崔崑院士
科技创新引擎的启动带来显著成效:2011年,扬州腾飞跻身“江苏省创新型企业”行列,张云获评“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其研发电缆辅助材料,如半导电尼龙带、阻水带等产品不仅填补国内空白,更与普瑞斯曼、耐克森等国际电缆巨头建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速轨道交通、核电、新能源、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
面对疫情冲击,张云更是展现出了逆势布局的魄力。2020年,他不仅新建三家全资子公司,更召回在美工作的女儿女婿加入管理团队。“我们提前为疫情之后的发展做‘大准备’、抓‘大机遇’、求‘大发展’。”张云表示,“实践证明,这一决策非常正确,疫情之后扬州腾飞每年产值增长都超亿元。”
2021年,扬州腾飞入选国家级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后,2024年产值突破5亿元,同年9月通过国家级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目前,公司已拥有60多项有效专利、5项国家标准,阻燃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35%。
以创新为翼,铸就电缆辅材领军者
在电缆产业链中,辅助材料通常被视为“配角”,其技术壁垒常常被低估。张云却认为:“越是细分领域,越需要极致专业化。”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扬州腾飞始终将突破行业“卡脖子”技术作为使命。通过持续攻坚,公司在半导电、高阻燃、高绝缘、低烟无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多项研究成果被列为省重大成果转化计划加以转化应用。“我们将持续保持技术和产品的专业化、一如既往地传承管理的精细化、继续扩大拳头产品一路领先的特色化、不断呈现技术和产品的新颖化。”张云表示。
在谈到扬州腾飞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关键要素时,张云总结出四大准则:其一,企业家追求“专精特新”目标的信念要坚定,不能半途而废;其二,企业对行业的“专精特新”研究要深入,不能浮于表面;其三,企业的人才、研发和创新的投入要到位,让技术引领发展;最后,企业的成长目标规划和发展理想要远大,立足全国放眼全球。这些理念已深深植入企业基因。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扬州腾飞展现出超前眼光。早在10年前行业聚焦本土市场时,扬州腾飞便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如今产品已覆盖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2023年,公司加速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并在孟加拉国、墨西哥湾投建生产基地,剑指欧美和南美市场。目前,俄罗斯及中亚产业基地已进入筹建阶段。
支撑全球战略的,是持续强化的创新引擎。企业组建了占员工总数30%的研发团队,其中院士领衔的校企联合实验室成为技术攻坚核心。每年超千万元的研发投入,助力企业在核电安全电缆、航空航天特种材料等尖端领域持续突破。“我们的技术水平至少领先同行十年。”张云强调。
“当前,我们在产业规模、产品矩阵、市场覆盖、创新能力四大维度均居行业第一。”张云透露,随着数字化工厂建设加速推进,旗下“宝腾”品牌正朝着全球电缆辅材第一品牌的目标全速前进。“未来五年,我们计划实现海外销售额年均增长50%,全力建设成为‘世界电缆辅助材料一流供应商’。”
以责任为墨,书写发展新篇章
扬州腾飞的成功,不仅源于其卓越的研发能力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更在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与深厚的社会担当。张云说:“我们秉承‘为客户提供超越价值、为员工营造幸福生活、为企业创造发展奇迹、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价值观,致力于打造一个团结、创新、诚信、双赢的企业文化。”
在客户服务方面,扬州腾飞始终坚持“让每一款产品都受市场欢迎、让每一次服务都使客户满意”的使命。公司全流程实施“精品工程”,严格执行品质控制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多年来,公司产品质量的客户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9%以上,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赞誉。
作为社会的一员,扬州腾飞始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不仅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二十多年来,公司累计捐款500多万元,用于支持教育、扶贫、环保等事业。张云认为,企业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经济利益上,更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
对于企业的传承和发展,扬州腾飞也有着清晰的规划。张云提出了“启蒙-成长-授权”三阶段的接班人培养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培养机制,确保企业的平稳过渡和长远发展。目前,他的女儿和女婿已经在公司承担了具体职责,女儿负责内部管理,女婿则专注海外市场拓展,这种“内稳外拓”的组合,正推动着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张云表示:“启蒙阶段,接班人需要深入了解行业,从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成长阶段,接班人将逐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任务,积累经验和能力;授权阶段,接班人将被赋予重要的岗位职务,独立行使职权,同时公司会对其进行监督,以评估其是否具备接班的能力。”
“稽古方知力,腾飞自有程。”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中小民营企业家,张云展现了“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永不言败”的宝贵品质。他笑言:“我本是体育专业出身,正是凭借不断学习,才逐步掌握了企业管理之道;若无创新精神,公司恐怕早已被市场淘汰;而面对挑战,若无‘永不言败’的坚韧,我也难以克服重重困难。”张云从放弃教师职业下海创业,到疫情期间毅然扩建新厂,再到让子女回国投身企业管理,每一步都充满了“闯”的勇气与决心。“没有这股‘闯’劲,我们难以跨越重重难关。”
展望未来,扬州腾飞将继续秉持专精特新、技术创新与全球布局的发展战略,不断强化研发实力与市场竞争力。公司计划进一步深耕海外市场,特别是在印度、南美等地加大投资,建立更多电缆材料产业新基地。同时,公司将加速智能化改造与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