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州到全球:张晓平解密瑞立高质量发展密码
-
苏商会
2025-05-30 11:27 -
文:
张晓平
由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主办、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国缘V9·问道2025苏商高质量发展(常州)峰会”在常州舜山小镇成功举办。
省内外政产学400多名代表齐聚常州,一起围绕“创新驱动 智造引领”主题,共同问道产业升级的“破”与“立”、科技创新的“根”与“魂”、苏商精神的“承”与“变”。
5月29日,由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主办、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国缘V9·问道2025苏商高质量发展(常州)峰会”在常州舜山小镇成功举办。

省内外政产学400多名代表齐聚常州,一起围绕“创新驱动 智造引领”主题,共同问道产业升级的“破”与“立”、科技创新的“根”与“魂”、苏商精神的“承”与“变”。
在主题演讲中,瑞立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瑞立”)董事长张晓平分享了其三十八年的创业历程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刻见解。面对全球汽车工业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张晓平提出,“抱团出海”战略对于中小微企业尤为重要,通过融入强大的产业链、产销链,一起实现协同发展,共享产业生态红利。
以下为张晓平在本次峰会上的演讲精撷:

汽车产业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三十八载创业路,从温州汽配小厂起步,到如今横跨汽配制造、汽配连锁、酒店服务、职业教育多元发展的企业集团,瑞立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时代机遇与各界支持。去年,瑞立主业汽配制造板块实现119亿元营收,在全国布局了303家直营的后市场连锁门店。这份成绩背后,是瑞立“思路决定出路、战略成就未来、细节决定成败”这十八个字的坚守,它们是三十八年创业路上最深的烙印。
如今,百年汽车工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风暴。曾经被视作汽车“心脏”的发动机与变速箱,在电动化浪潮中正被三电系统取代。汽车从“机电产品”转身为“电子产品”,恰如一部放大版的智能手机。这一根本性转变,让传统巨头措手不及——无论是外企、央企还是地方龙头,都面临着转型路上的断崖式挑战和考验。与此同时,跨界力量风起云涌,新势力车企、头部电子科技企业等强势切入,重塑产业格局。
这一场“百年变局”,对身处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零部件企业而言,既是惊涛骇浪的考验,也是勇立潮头的契机。
电动汽车相较传统燃油车零部件数量锐减,标准化程度大幅提升,行业“内卷”加剧,价格战此起彼伏。当“毛巾拧到极点”,零部件企业生存空间逼仄,整合与淘汰成为必然,市场的饱和驱动着竞争从增量转向存量,资源加速向头部企业聚集,马太效应会日益显著。
在颠覆性变革面前,“换道”超车成为可能。这要求我们摒弃短视,拥抱长期主义,以战略定力和恒久耐力穿越周期。
产业链协同与国际化共赢生态
面对惊涛骇浪,孤军奋战已成绝路,唯有抱团合作,方能于变局中开新局。
并非每家企业都能成为“头部”。但融入强大的“链”,依托“链主”引领与产业链协同,中小微企业同样能共享产业生态红利。国家倡导“强链、补链、延链”,政府领导亲自担任“链长”,正是举国体制优势的体现。
在产业链中,有政府当“链长”,也有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构建协同效应。对于制造链和产品线而言,单个产品的专注已不足以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应不断扩展产品线,形成丰富的产品生态。
此外,规模效益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中国正经历由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降低和技术迭代加速的变化,这更提示中小企业需积极融入到更大的产业体系中去。
企业需要深耕制造链协同,打破企业壁垒,在研发、生产、物流等环节深度协作,提升整体效率与韧性。
国际化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线。中国汽车产能已超6000万辆,但实际年产销量仅3000余万辆,巨大产能亟需释放。零部件企业必须坚定跟随整车步伐“走出去”,否则将如金鸡独立,根基难稳。
但今日之“出海”,绝非昔日之“出口”,中国企业需要从单纯卖产品,升级为产能输出与深度融入。
国际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方向。过去简单的出口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不出海就难以在国内市场持续发展。出海不仅仅是销售配件,更要在海外进行生产、装配或进行合资合作,融入当地文化和社会法规,实现双赢。
学习力与政策导向的重要性
身处一个知识爆炸、创新迭变的时代,企业的掌舵者要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深刻领悟国家大政方针,紧跟产业导向。
组织是平台,商会、协会、联盟是学习共进的重要载体。苏商会等平台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一座难求,恰恰证明了企业家群体求知若渴、拒绝“躺平”的积极姿态。瑞立正在积极参与在长三角核心区域——上海国际汽车城打造产业平台,为汽摩配企业提供持续展示与交流的国际化窗口。这一平台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也促进了行业内信息的流通和技术的进步。
历史的指针正指向一个充满挑战且蕴含无限可能的伟大时代。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在转型深水区破浪前行,消费结构嬗变、产业周期更迭,压力如影随形。但压力之下,我看到的是苏商、浙商企业家们奔波于学习会场的身影,感受到的是大家眼中不灭的斗志与求索的光芒。
转型升级之路绝非坦途,技术瓶颈的关山、资金压力的重负、市场风险的暗礁,都需我们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去跨越。但只要我们以创新的勇气,勇闯技术“无人区”,锻造核心竞争力;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产业链合作,开拓全球化版图;以务实的行动,精耕细作,将“一米宽”的市场做到“百米深”;以坚定的信念,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坚守长期主义。我们定能不辱时代赋予民营经济的使命,于风雷激荡中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纪元。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解码“下沉市场第一股”!汇通达如何打通农村商业任督二脉?
下一篇:没有了